2023年6月14日,《重庆日报》第7版半版刊登《市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召开首次公开听证会 讲述150岁古塔“容颜焕发”背后的故事》一文,内容如下:
6月9日,大足区南山山顶,南塔(文峰塔)。
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位于大足南山的文峰塔在完成长达一年半的保护修缮后重新与市民见面。6月9日,一场文物保护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公开听证会在刚刚落成的市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举行,将古塔“容颜焕发”的背后故事娓娓道来。
一份检察建议
“石刻医生”为150岁古塔治病疗伤
6月9日,重庆市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首次公开听证会现场。
听证会前,大足区检察院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实地查看南山文峰塔文物保护情况。大家步行来到山顶,眼前通体石质的南塔巍峨高耸,扑面而来的,是一股历史的厚重感。
“它曾经‘病’了,但它现在‘好’了”。历时一年半时间,这座150岁的古塔从“伤痕累累”到“容颜焕发”,人民监督员旷运福满眼都是欣慰。
“北塔、南塔是我们大足的地标文物,大足人对它们怀有深厚的乡土情怀,但现在南塔的保护现状不容乐观!”时间回溯到2021年9月,旷运福偶然了解到南塔通体有多处石块剥落,下层塔身遍布“到此一游”等人为刻划痕迹,周边草丛中还随意丢弃着食品袋、矿泉水瓶等垃圾,遂向大足区检察院反映,希望检察机关做些工作保护文物。
南塔,又称文峰塔,高约15米,始建于1873年,为圆锥形石塔,对于了解清代仿木石塔建筑具有重要价值,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足区文化遗产检察官通过走访调查,核实了旷运福提供的线索。
不能让南塔继续“病”下去!大足区检察院正式立案,发出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督促文物属地的街道筹集保护资金40余万元,并委托大足石刻研究院对文物进行整体修缮。
“塔顶部分受损严重,是本次保护修缮的重点;塔刹错位突出,可以看到部分已开裂,十分危险……”曾为大足石刻千手观音修复“疗伤”的党的二十大代表、“石刻医生”陈卉丽是该工程文物专家团队成员之一。她认为,为文物“延年益寿”,除了科技手段,法律监督同样不可或缺。
从对最危险的地方进行加固,到预加固完成后对南塔表面污染物、苔藓、霉菌、灰尘的清理,再到对裂隙进行粘接、封堵……历时一年半时间,南塔从“伤痕累累”到“容颜焕发”。
旷运福见到,环绕南塔新修的防护栏和文物保护警示牌引人注目;塔身方圆30米范围内的杂草和垃圾已被清理干净;塔身之前的脱落、裂痕等已消失不见。
现场听证会上,经各方评议,听证员一致认为,检察机关协同有力、行政机关履职充分,该文物承载的公共利益得到有效维护。
一个创新平台
源于文化遗产保护机制探索
6月9日,大足区南山山顶,南塔(文峰塔),文化遗产检察官正在介绍南塔相关情况
这次听证会,是重庆市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成以来,首次开展的检察办案活动。
2022年重庆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提出推动建设市级文化遗产司法保护中心的建议。重庆市检察院在听取相关单位意见并充分论证后,统筹推进重庆市检察院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历时一年,该项目于日前建成并投入使用。
“选择想要守护的文化遗产,和它拍照‘打卡’并手写签名,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就能下载一张电子明信片珍藏。”走进位于大足区宝顶镇的保护中心,“守护国宝”互动游戏让人耳目一新。
记者见到,保护中心分为检察办案协作区、展览馆区和研学区。在检察办案协作区,文化遗产检察官可以在特邀文化遗产检察官助理配合下,现场受理举报、办理相关案件、组织专家研讨、开展听证活动;展览馆则面向群众,常态化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的法治宣传、警示教育、知识科普;研学区还可以通过预约方式,为相关单位、团体提供专业化的研学服务、法治培训。
据悉,保护中心已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合作,陆续开发文化遗产大讲堂、检察官讲法治课、古墓葬保护现场教学、检察听证互动体验等研学项目,打造拓展知识、研学旅行的“打卡”目的地。
这不是重庆检察机关首次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三年前,我市就基于法治,探索文物保护机制。
2020年,大足区检察院与大足石刻研究院签订了全市首个“关于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加强公益诉讼与文物保护合作的协议”,并在大足石刻博物馆设立“文化遗产检察官办公室”,由4位检察官轮值,大足石刻研究院派出3名专家兼任特邀文化遗产检察官助理,提供文物认定、价值评估和修复索赔等专业支持。
依托该平台,大足区检察院聚焦石窟石刻、古建筑、古墓葬、革命文物、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领域,已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4件,以检察建议等方式推动辖区有关部门开展文物修缮13处、遗址清理发掘1处,消除文物安全隐患14处,补续非遗项目传承1个,落实文化遗产保护经费700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近3年来,该平台共提供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案件专业咨询26次,其中多次涉及“异地”咨询。
2020年底,黔江区发生一起重大古墓盗掘案,大足、黔江两地检察院协作联动,以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修复设计思路为蓝本完善保护方案,促进此案顺利办结,3名被告人被判承担连带赔偿文物保护和修复费70万元。
一支专业队伍
文化遗产检察官让文物“活”起来
大足石刻研究院文物保护专家正在开展南塔修复工作。
数据显示,重庆现有可移动文物148.3万件,不可移动文物2.6万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3项。“面对数量庞大、零散分布的文物,专业化保护力量越来越捉襟见肘,近年来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案件多发。”重庆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林必忠坦言。
2020年4月,《重庆市人民检察院关于拓展公益诉讼案件范围的指导意见(试行)》出台,明确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公益诉讼案件范围拓展重点领域,重庆文化遗产检察官队伍也由此集结。
巡查走访为文物“把脉问诊”、发出检察建议督促整改、与文保专家合作……文化遗产检察官与时间赛跑,为文物护航。
在渝中区文化遗产检察官检察建议督促下,曾饱受风雨侵蚀的佛图关摩崖石刻经过专业修缮后重现风华,不仅能让市民与历史对话,更能近距离感受巴渝古韵之美。为力求最佳保护效果,渝中区检察院会同文旅委等多部门多次召开推进会、技术交底会,并邀请石质文物专家进行现场调研和指导,反复论证修复方法和技术标准,确保最大限度保护文物本身价值。
梁平区文化遗产检察官通过检察建议推动辖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先后办理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类案件9件,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5份,督促相关方面对全区24处零散革命类不可移动文物完成了修缮工作。
“菜地没有了,废品回收站搬走了,家门口的文物终于恢复了原貌……”在江北区文化遗产检察官督促下,位于大石坝街道石门新村的革命文物“蜀都中学旧址”修缮一新。
酉阳县检察院探索“观察员 跨区域协作”模式,与贵州省检察机关共同推动跨省交界地区红色资源保护,该县南腰界红三军大坝祠堂等多处革命遗迹已展露新颜。
市检察院检察五部主任彭劲荣表示,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在文物保护领域办案155件,一份份高质量的检察建议正对全市文物保护工作产生积极影响。下一步,市检察院还将搭建集线索和调查于一体的智慧平台,让文化遗产保护公益诉讼工作更精准更高效。
原文链接:http://www.cq.jcy.gov.cn/gyss/202306/t20230618_4185459.s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凯发一触即发的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最新加入
武明辉:做好村里&...
2024-09-08漾濞:阿尼么村的“蝶...
2024-09-08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
2024-09-08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
2024-09-08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强...
2024-09-08江永县:以产才融合推...
2024-09-08临湘市:电商助力乡村...
2024-09-08官宣:异地患者到西南...
2024-09-08潜山市:“三管齐下”...
2024-09-08
热门资讯
致河北省监察委员会刘...
2023-11-21盘锦市盘山县人民法院...
2023-12-15致宁德市委梁伟新书记...
2023-11-21致河北省人民政府王正...
2023-11-21李克强同欧洲理事会主...
2022-04-02致辽宁省信访局姚世明...
2023-12-08四川省法官遴选工作办...
2022-08-19省法院研究室联合法教...
2022-07-01山东省2023年土壤...
2023-03-25关于5月22日至5月...
2022-05-21